需求工作量评估 - 以斐波那契数列估算需求工作量

xu.wang

发布于 2019.02.16 22:07 阅读 3035 评论 0

    近期在阅读《神一样的产品经理-基于移动与互联网产品实践》一本书,书中内容对我来说有很大的帮助。

    由于近期在工作上在评估项目需求工作量时犯了很多错误,导致工作量评估不准,项目延期。这些深深的让我感觉到自己能力的不足。所以最近在下班后安排了更多时间在学习上,正好也治一下自己的拖延症(正在看《自控力》·凯利·麦格尼格尔)。

   回归正题,书中的解释写的很好,在此我就尽量使用书中的原话来进行解释(文字有简化):

   斐波那契数列(Fibonacci Sequence): 这个数列从第3项开始,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。 例如:1,1,2,3,5,8,13,21....

  1. 选定参照物

       选择一个中等工作量的功能或者需求作为参照物,视为数字5。这里以微博的登录功能为例,功能主要有账户与密码的验证,记住登录状态,取回密码的功能,登录功能的工作量数字视为5,这个数字5是工作量的参照数字,以它为基准。

  2.  团队成员定义工作量

        以5~7人组成团队,每人用斐波那契数列的数字定义当前需求或者功能的工作量,当然是基于参照物数字5的对比。如果登录功能的工作量时5,那么发布微博的工作量时多大。5位团队成员分别给出的数字是34,55,89,144,233。可见分歧很大。

   3. 进一步明确需求

       如果团队成员的分歧很大,需要澄清和进一步明确需求。分歧很大的原因是没有明确发布微博到底有哪些功能,这在实际的产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,只说产品要做某个功能,大概说了一下,就询问研发人眼的工作量有多大,研发人员也估算不出来,因为需求不明确。所以当成员分歧很大时,就需要相关人员确定到底有哪些功能,比如发送140个字的文本,只能发布9张图片等等。明确功能之后成员再次估算数字,这次的答案是34,55,55,55,89。 这次成员分歧不是很大。

  4. 确定结果

      如果成员分歧不大,使用较高的那个数字作为需求或者功能的工作量,或者使用出现次数较多的数字作为工作量。通过上面的估算,所以在此选择55作为工作量,因为出现了3次。